天水市综合执法局,天水市综合执法局举报电话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天水市综合执法局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天水市综合执法局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诸葛亮执法有失公平,为何斩马谡却放纵法正?
这个问题其实我们要追本溯源,透过现象看本质。
诸葛亮的本质
首先明确一点,诸葛亮是什么人?这个问题很好回答,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、发明家。其实提到他是政治家的时候,大家往往一带而过,并没有深究诸葛亮的施政方针与治国理念,那么诸葛亮究竟是以什么思想来治国呢?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:
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。——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
“闻丞相为写申、韩、管子、六韬一通已毕,未送,道亡,可自更求闻达。”——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注引《诸葛亮集》载先主遗诏敕后主
乐毅是军事家,《六韬》是军事著作,暂且不提。诸葛亮自比的管仲,是襄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一代贤相。诸葛亮将自己比作管仲,除了向往建立管仲的功业以外,更多的是,二人在治国理念上的相通。那么管仲的治国思想是什么呢?答案是法家,虽然在管仲那个时代,法家的思想还没有成体系,但管仲却的的确确地在用法家思想治理齐国,因此他也被称作“法家先驱”。
然后再看诸葛亮给刘禅兄弟们手抄的教科书,《申子》《韩非子》《管子》这些都是法家成体系的理论著作(其中《管子》是托名管仲的伪作)。所以,诸葛亮是地地道道的法家,他的治国理念也是运用法家思想。
法家的本质
估计看到这很多人的疑问更大了,既然诸葛亮是法家人物,那为什么不公正执法,对于马谡和法正差别对待,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?别着急,我们继续透过现象看本质。法家虽然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,强调依法治国,主张“以刑去刑”等观点,但实际上,法律只不过是他们治国的手段之一,通过严苛的律法,一丝不苟的贯彻执行,以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。
那么再深究下去,为什么要使国家长治久安,这看似是句废话,长治久安当然好了,利国利民。但实际上,在古代社会,长治久安的最大受益人是国家的统治者,这样他们的权威才能被尽情施展,他们的权力才能放大到极致。当然了,这并不是我想当然,而是有依据的:
权制独断于君则威。——《商君书·修权》
即法家主张一切权力(包括立法权、司法权、行政权等等)都掌握在君主(国家)手里,臣下不能擅自行使,建立起一种“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”的君主极端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。皇帝本人则凌驾于法之上,超越于法之外。所以,我们不要望文生义的以为法家就一定讲求法治,其实际上仍是人治,而且是最极端的君主专制,谋求君主权力的最大化。这也是后世皇帝,为何屡屡外儒内法,对外宣扬儒家思想治理国家,但骨子里用的都是法家那一套。
马谡和法正的差别对待体现的是蜀汉的权力归属
现在我们来回到题目中所说的,诸葛亮对马谡和法正的差别处理。先说法正,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,法正是刘备的第一宠臣,具体原因不做赘述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我之前关于三国的文章及问答。这里我只引用部分史书原文:
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。——《三国志·蜀书·法正传》
亮叹曰:“法孝直若在,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;就复东行,必不倾危矣。”——《三国志·蜀书·法正传》
我们前面说过,法家的主张是君王凌驾于法律之上,谁掌握了最高权力,谁就可以超越于律法之外。那么蜀汉权力的最高掌握者刘备,对法正的睚眦必报并非一无所知,但他既然选择了纵容法正,那么作为刘备的臣下,法家思想信奉者诸葛亮只能无条件的服从,即使他心里可能十分想杀掉法正,但表现出来的时候,只能是纵容甚至替法正辩解,顶多是说一些有内涵的话来提醒刘备。(详见前作《诸葛亮开玩笑说刘备怕老婆,诸葛亮话中有话,刘备是否听懂?》)
而等到马谡丢失街亭的时候,诸葛亮已经成为了蜀汉的最高权力掌握者,这时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决定是严格执法还是法外开恩,作为一个历来严格执法的人,他最终选择了维护律法,杀掉了马谡。
因此,诸葛亮在对待马谡与法正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,归根结底是权力的归属。并不是诸葛亮执法不公,而是所处地位环境决定了他只能做出不一样的选择。
马谡是诸葛亮的部下,而法正与诸葛亮是平级,诸葛亮怎么惩治他?
法正属于法律观念淡薄的人。他是性情中人,别人对他有恩,他定会报答;别人跟他有仇,他也一定会报。他帮助刘备出谋划策夺取益州后,被任命为蜀郡太守,一旦大权在握,就打击报复仇敌,擅自杀死一些曾经与他结仇的人。这种报复,虽说是快意恩仇,但未免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。
当时有人跑去对诸葛亮说:“法正肆意妄为,您应该向主公禀告,抑制他作威作福。”以诸葛亮的地位,是办不了法正的,不过可以给刘备打小报告,让刘备来处置。但是,诸葛亮并没有去打小报告,因为法正实在是个特殊人物,没有他,刘备就根本不可能夺取益州。这个功劳,是其他人都比不了的。
若是诸葛亮告到刘备那儿去,无疑让刘备这个黑老大出身的头头很难做人。刘备是很讲江湖义气的,讲义气必定不能因为法正公报私仇去罚惩他;但是,作为一个政治人物,要把法律扔在一旁也不行,没有法,你刘备何以立国呢?所以,诸葛亮并没有把法正违法犯纪的事上报给刘备,对他的所做所为,尽管内心不认可,但也只能作罢。
不过,诸葛亮也不是一点表示也没有,他委婉地向法正宣传法制思想的重要性。
当时刘备把治理益州的重任交给诸葛亮,大家印象中的诸葛亮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,其实真实的诸葛亮是很有霹雳手段的。他一反刘璋宽松的做法,推行严刑峻法,许多蜀民不习惯受法网约束,颇多报怨。
法正对诸葛亮说:“以前汉高祖入关中,只是简单的约法三章,秦地面姓无不感恩戴德。现在您借助武力手段,据一州之地,初有国家规模,还没对百姓施以恩惠安抚。对于蜀人来说,您是外来的客,应该要降低姿态,希望您能放宽刑律法禁,这样才能符合当地人的意愿。”
这些话,是倾吐对新政策的不满。
针对法正的发难,他回答说:“您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秦国暴虐无道,政苛民怨,只要有人出来振臂一呼,天下立刻土崩瓦解。在这种情况下,汉高祖采用宽大的政策就可以了。现在则不同,刘璋暗弱,从他老爹刘焉开始,一味以恩宠笼络臣下,导致德政不举,威刑不肃。法令过于宽松,就会有野心家专权,君臣之道于是破坏怠尽。只是用官位、恩惠迎合臣下,一旦加了不官,施不了恩了,谁还看得起主上呢?蜀地的混乱,是这个原因造成的,与秦国的情况是不同。于今之计,首先是树立法律权威,一切按法律办事,臣民才会知道政府的恩德;限制爵位的数量,加爵时才会感到光荣。治国之精要,就在这里了。”
听到这里,法正也无语相对了。诸葛亮采取严刑峻法,不仅要约束百姓,也要让法正这些有功之臣慢慢接受法制观念。
对于马谡,情况是有所不同的。
马谡没有什么违法乱纪的情况,他只是打了败仗。打败仗本来是兵家常事,何以诸葛亮要杀他呢?
这时的诸葛亮,实际上是蜀国的实际领导人,又是军队的总司令。他把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派去守街亭,当时大家都是马谡不行,应该要派能征善战的大将,比如魏延。但是诸葛亮不听,一意孤行,结果马谡在街亭之战中犯了一系列错误,导致蜀军大败,第一次北伐也无果而终。
这次北伐是搞得轰轰烈烈,又是上出师表,又是准备充分,兵精粮足,士气高昂,大有必胜的信心。谁知一下子就输掉了。不找个人来背锅,肯定是说不过去。谁来背锅最合适呢?当然是马谡了。
诸葛亮把杀马谡说是严肃军纪,其实真挨不上。马谡被指责有四大过失:前三个是队伍混乱、丢弃城堡、忽视水源,这三个过失,是马谡本来就不是打仗的料,诸葛亮硬要赶鸭子上架,这能怪他吗?第四个过失是不听从调度,谁的调度呢?当然是诸葛亮的调度。我们从史书也没找到诸葛亮给他下过什么命令,也没看到马谡违抗什么命令。只有部将王平对马谡有过批评与置疑,但王平是部将,怎么能代表诸葛亮的命令呢?
所以,杀马谡无关军纪,只是找一个背锅的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水市综合执法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天水市综合执法局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